系概况

机构设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系概况 > 机构设置 > 正文

智能港口教研室

作者        发布日期:2022-10-26       点击数:


教研室简介

智能港口教研室源于1999年组建的隶属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的原港口教研室,2006年成立同济大学水利工程系时在该教研室基础上建立现有教研室,2022年改名为智能港口教研室。目前,本教研室设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本科专业和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点;具有招收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生资格。

教研室目前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人,已建立并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理论水平较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科研团队,承担或参加多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及省部级等在内的各类高水平科技项目。90%以上教师具有1年及以上国外留学(工作)经历,并且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荷兰、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以及台湾地区等相关研究机构保持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负责或参与了多项国际研究计划和国际合作项目。

研究方向

针对经济高速发展,内生驱动,内陆走向海洋的国家战略发展方向,融合土木、海洋、环境等相关领域的国家最新需求,考虑现有人员的研究基础,本教研室主要聚焦在四个研究方向:

(1)港口工程方向,利用智能技术、韧性技术,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

(2)河口海岸方向,聚焦河口海岸动力、泥沙运动,关注重点工程,维护稳定、安全的河口海岸发展;

(3)低碳可持续方向,聚焦海洋水环境,锚定“双碳”目标,推动低碳、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

(4)防灾减灾方向,聚焦海岸带及其人居地区的暴雨、洪水、风暴潮等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要科研成果与论著

代表性项目

1.   地域性村镇建筑洪灾灾变机理与区域防洪设计理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   海滩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物在近岸水动力作用下的迁移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3.   基于漓江水质污染控制的水量调配关键技术研究,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经费项目

4.   波流耦合作用下滨海湿地底泥与水体间重金属交换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5.   秦皇岛海域生态灾害多发原因及监测预警系统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6.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背景下沙坝-潟湖海岸系统动力地貌演化和生境效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   长江口水体-沉积物界面抗生素抗性基因迁移机理及调控技术,上海市“一带一路”青年科学家交流项目(中俄)

8.   复杂环境条件下中俄大型河口近岸地区水体-沉积物界面有机碳传输通量动态特征及主控因素,上海市创新行动计划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

9.   人防工程结构耐久性研究及人防工程地震破坏机理、抗震技术及成果应用转化

10.  基于侧振减阻的吸力式基础沉贯纠偏机制与试验研究

11.  挖泥船新型绞刀三维建模与切削生产效能分析

代表性著作

1. 《上海港码头结构加固改造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研究》,人民交通出版社

2.   秦皇岛河口海岸环境容量研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丛书,“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海洋出版社

3.   河口治理工程(同济大学“十二五”本科规划教材),同济大学出版社

4.   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大河流域及典型湖泊科学考察报告,科学出版社

5.   流域、区域与城市的设计暴雨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

代表性奖项

1.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   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   漓江水量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广西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4.   村镇区域防洪关键技术研究,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