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曙光课题组

中文期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刘曙光课题组 > 科学研究 > 论文专著 > 中文期刊

中文期刊

发布日期:2021-10-11 点击数:

[1] 吴凤鸣,李键,刘曙光,边界单元法在双端固定桥受载应力分析中的应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3 年第28卷第6期,pp.336-339。(SCI检索)

[2] 赵娟,范代读,刘曙光,李从先,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地相互作用的若干问题,同济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9),pp1195-1200.(EI检索)

[3] 殷静,刘曙光,董志良,考虑加载过程的真空联合堆载砂井地基三维固结分析,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第37卷第9期,2009年9月,pp1174—1177。(EI检索)

[4] 匡翠萍,李行伟,刘曙光,大规模围垦对香港维多利亚港水动力环流的影响,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15。(EI检索)

[5] 刘曙光,郁微微,匡翠萍,孙波,三峡工程对长江口南汇边滩近期演变影响初步预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5):679-684。(EI检索)

[6] 谢立全,刘曙光,土体渗流-切向水流相互作用机理分析,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7期,pp982-985。

[7]郁微微,杨洪林,刘曙光,戚定满,深水航道工程对长江口流场的影响,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A辑Ser.A,Vol.22, No.6, 2007.pp709-715。

[8]李从先,V.V.Ivanov, 范代读,V.N.Korotaev, 刘曙光,R.S.Chalov, 杨守业,近百年来里海海平面的升降与伏尔加河三角洲的发育,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2(3),2002,pp1-9。

[9] 叶为民、刘曙光、郑永来、黄雨、唐益群,我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教学新探,同济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pp24-26。

[10]刘曙光、李希宁、郑永来、钱丽鑫,建设清水沟和刁口河两条流路轮换使用工程,保持黄河河口长治久安,黄河河口问题及治理对策研讨会专家论坛,中国水利学会、黄河研究会编,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年5月,pp223-231。

[11] 郑永来、刘曙光、杨林德、童峰,软土中地铁区间隧道抗震设计研究,地下空间,Vol.23,No.2,2003年6月,pp111-114。

[12]李希宁、刘曙光,影响黄河河口来水来沙量的因素分析,人民黄河Vol.26,No.9, 2004,pp.15-16。

[13] 杨守业、刘曙光、李从先,亚洲入海河流的化学通量及其控制因素,海洋通报,Vol.19, No.4, pp.22-28, 2000。

[14] 马钢峰,刘曙光,戚定满,长江口盐水入侵三维数值模型,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21(1),2006,pp53-61.

[15] 张宇,刘曙光,马钢峰,黄骅港港外波浪场分析,中国港口码头,No.3,2006, pp.12-18.

[16] 曹钰,刘曙光,陈方,太湖两省一市工业用水定额的比较,水资源保护,第22卷增刊第2期,2006,pp106-108.

[17] 归豪域,刘曙光,吴晓峰,高含沙泥浆模型试验及其糙率纠正,上海地质,2007年第1期,pp36-39.

[18] 刘曙光、Chalov R.S. Alekseevskiy N.I.,李从先,沙波运动与推移质输沙率的计算//《2000年中国博士后学术大会论文集土木与建筑分册》,pp.289-296,科学出版社,2001.ISBN 7-03-009075-6/N.110.

[19] 王炜,杨洪林,匡翠萍,刘曙光,太浦闸泄流能力计算探讨,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5(4),2007,pp72-75.

[20] 殷静、刘曙光、李志宏,上海市暴雨的模糊风险评价,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5(6),2007,pp.81-83。

[21] 李芳、金鹰、刘曙光,高岭土颗粒的絮凝试验研究,上海地质,2007年第4期,总第104期pp37-40。

[22] 危金菊、陈峰、刘曙光,2007,M值影响因素及确定的现状分析,山西建筑,第34卷第2期,2008年1月,25-26.

[23] 杨洪林,陈思宇,匡翠萍,刘曙光,王炜,太浦河河道洪水演算,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8年第2期,pp1-7.

[24] 张宇,刘曙光,匡翠萍,潘毅、杨燕雄,张甲波,北戴河西海滩养护工程海域潮流场数值研究,水运工程,2008年第7期,7-12.

[25] 孙波,刘曙光,顾杰,匡翠萍,郁微微,三峡与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口水源地的影响,人民长江,第39卷第16期,2008年8月,pp 4-7.

[26] 娄厦,刘曙光,溢油模型理论及研究综述,环境科学与管理,第33卷第10期,2008年10月,pp 33-37。

[27] 钟桂辉,刘曙光,黄东辉,彭伟,村镇住宅遭遇洪水的压力试验研究,城市道桥与防洪,12(12),2008年,pp92-95。

[28] 匡翠萍,冯海防,刘曙光,张宇,ENE向大风对黄骤港海域三维流场影响的模拟分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6(5)2008年10月,pp34-37。

[29] 冯海防,匡翠萍,刘曙光,张宇,黄骅港工程对其海域流场影响的计算分析,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第29卷第4期。

[30] 潘毅,匡翠萍,杨燕雄,张甲波,刘曙光,张宇,北戴河西海滩养护工程方案研究,水运工程,2008年7月,第7期 总第417期, 23-28.

[31] 陈思宇,匡翠萍,刘曙光,王炜,太浦河一维、二维水流数值模拟比较研究,人民长江,39(15),2008-08-05,pp51-56.

[32] 刘曙光、李从先、丁坚、李希宁、Ivanov V.V.,黄河三角洲整体冲淤平衡及其地质意义,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1(4),2001,pp13-17。

[33] 叶为民、郑永来、刘曙光、王聿,建设我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实验室刍议,同济教育研究,No.4,2000,pp21-24。

[34] 勾鸿量,刘曙光,匡翠萍,曹妃甸工程对海域波浪场的影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第30卷第5期,2009年10月,pp17-22。

[35] 刘曙光、杨守业、李从先,亚洲入海河流输沙量的区域性变化规律,海洋通报,19(5),2000,pp.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