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曙光课题组

钟桂辉

当前位置: 首页 > 刘曙光课题组 > 课题组介绍 > 教师团队 > 钟桂辉

钟桂辉

发布日期:2018-03-15 点击数:

个人简介
姓名 钟桂辉
出生日期 1971年4月 出生地 辽宁朝阳
民族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学位 同济大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硕士
职称 工程师
研究方向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水利工程
联系地址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水利工程系
邮编: 200092
联系方法 E-mail: guihui_zhong@tongji.edu.cn
电话: 0086-21-65986809(o)
钟桂辉

教育经历
硕 士(2007.9~2010.3)同济大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
学 士(1992.9~1996.7)河海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
中专(1988.9-1992.7)辽宁省水利学校水利工程专业


工作经历
2004.5 至今 同济大学水利工程系 工程师
2009.8——2010.8 日本京都大学防灾减灾研究所,访问学者
2000.10——2004.5 上海市宝山区水利工程公司助理工程师
1996.7——2000.10 辽宁省农业大学水利高职学院 助理讲师


获奖情况
2008年获同济大学韩国龙土木建筑奖教金二等奖

2006年“宁波大榭港桩基可行性分析项目”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第一期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SITP)项目获三等奖

2006年12月,学生:勾鸿量、吕德城、倪寅,指导老师:刘曙光、钟桂辉


科研项目

同济大学实验教改项目“开放设计型港航模型实验-波和流对桩柱作用力” 2007.1—2008.1 项目负责人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之五"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06BAJ27B04。 2006-2010(The National Keynote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 Research on Technology of Hazard Prevention for Urban Underground, Grant number:2006BAJ27B04) 参加者

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西干线老管废弃填充处置试验研究,2005.8~2006.6,参加者

广东省“核电超大型冷却塔风荷载作用相关参数的分析研究” ,2009.1-2009.10, 项目负责人

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与建设标准研究》项目编号:2008BAJ08B00,课题十四《住宅建筑综合防灾标准研究》。2007.12—2010.12。项目编号:2008BAJ08B14。参加者


论文著作

钟桂辉, 霍培良. 松江新城区二里泾及施贤港泵闸工程设计[J]. 上海水务, 2005, 21(2): 26-27.

钟桂辉,佟宏伟,张建明,洪锦祥.石屑混凝土的钢筋锈蚀性能试验研究.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3) 47-49

钟桂辉, 刘曙光, 彭伟. 村镇住宅遭遇洪水的压力实验研究[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8(12): 92-95.

Liu Shuguang, Zhong Guihui and Lou Xia,Flood control on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Hazard Prevention for Urban Underground,Dec. 8-9, 2007, Shanghai, China

Lou Xia, Zhong Guihui and Liu Shuguang, Investigation of Underground Traffic for Flood Control in Shanghai,The fifth China-Japan Joint Seminar for the Graduate Students in Civil Engineering, Nov. 7-11,2008, Shanghai, China.

勾鸿量,刘曙光,钟桂辉,VB程序和MATLAB程序在水槽实验中的应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生创新论文集,何敏娟、武贵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pp219-230, ISBN978-7-112-00441-6

Guihui ZHONG, Shuguang LIU, Fang LI, Nozomu YONEYAMA,Analysis of Recent Evolution in North Branch of Yangtze Estuary Based on GIS,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ater and Sediment Disasters in East Asia, March, 2010. Japan.